汕府办函〔2023〕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尾市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投促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17日
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汕尾市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围绕招商方向、招商责任、招商模式、招商队伍、招商机制、招商政策六个方面,着力提高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水平,推动招大引强,扩大有效投资,助力汕尾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瞄准招商方向
坚持“亩均论英雄”,摈弃招商旧理念,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捡到篮里就是菜”向“拎着菜篮选好菜”转变,实施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主动出击、主动对接,瞄准央企、国企、外企、各类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科技型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等,用好用足产业图谱、产业招商全景图,集中精力引进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带动力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和一批国内外龙头、标志性、引领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不动摇,2023年度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20个以上(围绕产业承接平台引进大湾区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25个以上,其中,超20亿元产业项目10个以上、超50亿元产业项目4个以上),年度新增开工建设产业项目160个以上、完成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年度新增竣工投产产业项目120个以上(详见附表)。
二、压实招商责任
树牢“抓好招商引资是本职,不抓招商引资是失职”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工程”“一号工程”,进一步压实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强化县(市、区)责任。各县(市、区)为招商引资直接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招商引资第一直接责任人,要亲自谋划、定期研究招商工作,层层压实责任,落实招商工作任务。县(市、区)主要领导每月外出招商引资不少于1次,分管领导每月外出招商引资不少于2次。各县(市、区)要立足自身发展需要和产业定位,组织开展接待重要客商、拜访重点企业、重要招商活动等,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重大招商项目落地。
(二)强化市直部门责任。市投资促进局为招商综合统筹部门,全面统筹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市直荐引单位为招商引资行业主管责任单位,要坚持“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的原则,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跟进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全力做好产业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动工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推动招引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市直荐引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外出招商,每月外出招商引资不少于1次,分管领导每月外出招商引资不少于2次。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直相关部门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责任单位,负责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有关要求。
(三)强化驻外机构责任。驻外招商中心要发挥招商引资“尖刀”“先锋”作用,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做好招商线索捕捉、拜访企业的沟通联络、项目前期信息对接等工作,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及初步投资意愿,每周定期报送对接洽谈信息,牵引投资企业与项目承载主体进行对接洽谈,推动项目尽早落地。
三、创新招商模式
推进产业转移招商,抢抓省政府推动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重大机遇,瞄准大湾区大型先进制造业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等目标企业,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新引进大湾区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加强产业链招商,聚焦电子信息、海上风电、大美丽、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紧扣产业图谱,瞄准链主企业上游的配套企业、下游的供应客户、配套企业,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延链、拓链以及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需求,结合资源对赌投资模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开展精准招商。多措并举落实“二次招商”,清理盘活全市闲置厂房、土地、楼宇以及其他存量招商资源,推动招商物理空间载体多元化发展,让企业直接“拎包入住”,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聚力展会招商,认真筹备中国(汕尾)海洋经济产业大会、汕尾发展大会、汕尾国际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双招双引”宣传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投洽会、进博会、广交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等重点节会,做好投资环境推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吸引更多标志性的企业投资。探索“园中园”招商,积极推动“一企建一园、一园带多企”的“园中园”模式,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业主对园区进行整体投资、开发、招商,充分发挥运营主体的招商资源粘合力,真正变“单个招商”为“集群招商”、“独立招商”为“合作招商”、“项目招商”为“园区招商”。深耕乡贤招商,深入开展“春蕾行·家乡情”乡贤恳谈招商活动,加大挖掘乡贤资源力度,做深做实“汕尾人经济”文章,定期组织走访拜访乡贤企业,加强与汕商乡贤联系,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大力实施“汕商乡贤回归工程”,筑牢乡贤阵地,促进更多汕商乡贤回乡投资置业。抓好外资招商,依托广东自贸区汕尾联动发展区、汕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重点外贸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商协会、联谊会和海外机构驻华商务机构的交流合作,组织参与海博会、服贸会、“粤贸全球”计划等展会活动,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优化外商投资便利化等政策,增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
四、建强招商队伍
要以“虎口夺食”的拼劲,练好驻外招商“真本领”“硬功夫”、研究招商规律、通晓招商政策、提高招商本领,打造一支“四有”“狮子型”招商队伍。
(一)选优配强招商队伍。推动驻外机构改革,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从重点行业部门、市属国企、大学院校、产业园区等选派一批年轻后备干部、业务骨干、博士或硕士高层次人才作为新一轮招商人员,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熟悉产业政策、懂得谈判技巧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同时加强招商人员培训,对选派招商人员分批次到发改、工信、投促等市直相关部门开展1至2个月的跟班学习。
(二)建立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加强招商引资人才培养,鼓励中青年优秀干部走上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招商引资工作实绩作为评先评优、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符合选拔任用条件的干部,予以优先提拔重用。支持招商人才在市内的交流使用和合理流动,形成招商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提高全市招商引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探索实施“招商顾问”“招商大使”工作机制。有选择性聘请产业行业专家、异地商协会会长、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各类 500 强或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院校专家学者等社会知名人士为我市“招商顾问”,聘请本地知名企业家、驻汕单位领导干部、各类经济投资咨询机构专业人员及其他社会资源丰富、热心招商的知名人士为我市“招商大使”。充分发挥“招商顾问”和“招商大使”熟悉行业产业及有丰富资源、行业影响的优势和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
五、健全招商机制
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转、调度有方的招商引资闭环工作机制,推动逐级分层破解难题,为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招商项目预审评估机制。完善招商项目预审评估体系,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准入质量关。市投资促进局统筹指导全市招商项目准入预审评估工作,市领导带头招商专职小组、驻外招商中心、市直荐引单位要联合要素保障部门对洽谈项目进行预审,预审通过的项目由承载主体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对项目的产业契合度、环评安评、投资强度、政策扶持、市场前景、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对于重大项目可依据《汕尾市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评估。
(二)完善招商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完善招商项目“周研判、月调度(通报)、季总结”推进机制。市级层面建立招商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市长为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为第一召集人。招商项目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对招商引资项目准入、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度。市政府每季度对各地、各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总结讲评,并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季度总结会议。市投资促进局每周要组织市领导带头招商专职小组、驻外招商中心、市直荐引单位等对洽谈项目进行会商研判,收集项目问题和政策需求清单,及时高效解决项目在落地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各县(市、区)每周同步开展招商项目研判工作。对于周研判未能解决的项目问题,提交招商项目联席会议调度解决。
(三)建立重大项目市领导负责制度。围绕市领导带头招商工作,依托“14+1”产业项目招商专职小组,建立重大项目市领导负责制,由市领导带头全程负责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实行“一对一”的全程服务。计划投资额30亿元以上的项目为市长负责项目,由市长全程负责协调;计划投资额10亿以上、30亿元以下的项目由市领导带头招商专职小组挂帅领导负责,全程协调服务相应产业的招商项目。
(四)建立重点企业全程服务制度。各县(市、区)要建立重点企业全程服务制度,由县(市、区)领导负责,专人跟踪,及时了解、解决重点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困难,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同时,要摸透企业发展需求,力争吸引其战略合作伙伴或配套关联企业的投资,有效实现以商招商。
(五)完善招商引资考评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总体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相结合,重点围绕引进项目质效、开工建设情况,紧扣签约、供地、开工、投产四个阶段,科学制定招商引资工作评价指标,以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分别对各县(市、区)和市直荐引单位实行排名并落实奖惩。坚持结果导向,对招商引资任务完成进度连续2个月排名全市后两位的县(市、区),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约谈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对招商引资工作季度考核排名全市后两位的县(市、区),由市长约谈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季度总结会议上作表态发言。
六、完善招商政策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一)落实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抓紧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进入园区的企业通过财政补助、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对新迁入我市(或新增投资项目)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投资强度、固定资产投资、税收贡献等达到准入标准的工业项目,从新购设备、租赁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等方面给予相应产业转移补贴支持。
(二)实行土地供应保障政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满足招商需要。每年保障安排不低于4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产业用地,切实加大产业用地保障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相关文件确定的土地优惠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达到准入标准的项目,给予供地保障。
(三)落实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优惠政策。对新签约落地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和建设中涉及的行政审批事业性收费、劳务性收费等项目予以“绿色通道”支持等优惠政策;对工业企业的安全评价、节能评估、消防设施检测等费用实行优惠政策。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推行全代办服务,为投资企业提供全过程免费代办服务,变“企业跑”为“政府跑”。
(四)实行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具备核心研发技术、产业聚集效应、市场竞争力强,且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标准的重点项目,特别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投资,且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力大的重点项目,可享受“一事一议”政策。
(五)实行重点产业“一产一策”。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重点项目引进,制定出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围绕海上风电产业,特别是推动海上风电项目竞配方面,探索出台强化产业链帮扶政策;围绕大美丽产业出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大力推动美妆产业与服装、珠宝、金银首饰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投身培育和壮大国际知名本土自主品牌。通过实行“一产一策”,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高质量产业政策支撑保障体系。
附件:1.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表
2.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表
3.2023年招商引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
附件1
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表
表一:各县(市、区)产业项目开工投产任务
表二:各县(市、区)产业项目招引任务
表三:市直相关单位招商引资荐引任务
表四:市领导带头招商专职小组荐引任务
表五:驻外招商机构招商引资荐引任务
附件2
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表
表一:各县(市、区)产业项目开工投产节点任务
表二:各县(市、区)产业项目招引节点任务
表三:市直相关单位产业项目荐引节点任务
表四:驻外招商中心产业项目荐引节点任务
附件3
2023年招商引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
1.现代农业和海洋渔业产业方面。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平台载体,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专业村作用,进一步统筹、激活镇村各类招商载体,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推动更多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项目落地。依托马宫国家级中心渔港、陆丰甲子海洋经济产业园(甲子港)等平台,积极探索与深圳合作发展远洋渔业、海洋经济种业,推动建设一批规模化海水养殖场地、深海网箱养殖,提高海产品加工能力,促进优质海产品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引进预制菜产品加工,果蔬粮药种植,水产养殖,远洋捕捞,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采摘,文创农业,互联网+农机,数字田园、数字渔场,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等产业项目。
2.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依托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丰生态科技产业园)、陆丰产业转移园(东海经济开发区)、深汕合作拓展区、陆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平台,积极对接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等产业基金,充分发挥信利、康佳、比亚迪电子等本地链主企业作用,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讯网络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进一步强化半导体器件、显示模组等产业链优势环节,加大对研发设计、终端设备、电子材料等产业链中缺失环节企业的引进工作,打造汕尾市电子信息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及其模块等零配件,新型显示、超高清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等高端电子器件产业,5G、IDC关联产业中下游制造业;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网络、手机与新型智能终端、高端半导体元器件、物联网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产业项目。
3.海洋工程及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依托汕尾(陆丰)临港产业园,主动对接中广核、明阳等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头部企业,加快出台海上风电竞配方案,积极探索资源对赌投资模式,完善签约双方约束和责任的机制,吸引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落户汕尾,推动集风机、叶片、塔筒、钢管桩、导管架、海底电缆等产业链条为一体的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发展。重点引进临港装备制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配套服务、海洋工程、海洋重工、船舶制造、港口码头及上下游配套等临港产业项目。
4.石化新材料产业方面。依托汕尾新材料产业园,积极发挥与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协调发展的区位优势,探索“承诺制”方式开展前期招商引资活动,借助大南海石化工业园产业辐射,对接上下游产业资源,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基地,构建以丙烷脱氢、轻烃混合裂解等芳烯原料多元化项目为龙头的石化产业格局。同时,依托陆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星都园区)等园区,充分发挥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之乡品牌效应,积极发展高硼玻璃、新型粉煤灰建材等产品,支持装配式建筑及新型建材产品生产企业落户汕尾,引进建筑装饰新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等关联产业,逐步形成建筑装饰材料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培育烯烃、芳烃、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种精细化学品等大石化延伸产业项目,新型建筑材料制造、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项目。
5.先进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依托陆丰核电站,陆河抽水蓄能电站,中广核汕尾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风电项目,引进一批先进能源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围绕深汕特别合作区国际汽车城,深入对接深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龙头企业,依托海丰县深汕合作拓展区、陆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承接新能源汽车整车组装及上下游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吸引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汕尾。重点引进水力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能、地热能、核能等发电项目;新能源整车制造、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三智(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系统等产业链条,车身零部件制造及上下游配套等产业项目。
6.大美丽产业方面。依托海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丰生态科技城)、海迪(海丰)时尚美都等重大产业平台,吸引珠宝首饰、纺织服装、化妆品等行业加工制造企业入驻,并支持本土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进一步形成大美丽产业集聚发展优势。首饰产业,围绕海丰可塘国际珠宝交易市场和梅陇首饰,紧盯周大生珠宝、中国黄金、千叶珠宝、老凤祥、萃华珠宝等头部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珠宝玉石鉴定中心和申办省级珠宝交易所,积极对接引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研发机构,推动珠宝、金银首饰产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延伸;纺织服装业,深入挖掘广州海珠区服装产业外溢,引导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珠三角地区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大本土企业扶持力度,建设集材料研发、服装设计、生产等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美妆产业,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化妆品企业,引进承接化妆品品牌商、美妆产业研发设计机构,建设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及交易功能为一体的美妆产业。重点引进纺织服装、美妆个护、珠宝首饰、鞋类等传统优势产业项目。
7.战略新兴产业方面。依托海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丰生态科技城)、深汕合作拓展区、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扣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工作部署,拓展“企业总部在大湾区,生产基地在汕尾”“研发孵化在大湾区,成果转化在汕尾”“生产基地在汕尾,消费市场在大湾区”的产业合作模式,围绕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跟进“双区”产业发展动向和产业疏解清单,对接湾区大市场,参与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链配套,招引更多大项目和优质企业落户我市,打造利益共同体,推动汕尾与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传统优势制造业方面。依托“三甲”工业园区(甲子五金产业园)、甲子海洋经济产业园、圣诞工艺品专业镇(碣石)、陆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宫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红海湾港口经济区等平台,积极对接东鹏饮料、国泰食品、宏图圣诞实业等龙头企业,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陆河青梅、汕尾海产品、甲子五金、碣石圣诞品等本土传统优势制造业,吸引一批优质传统优势制造业产业项目落户汕尾。重点引进食品饮料、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玩具、圣诞品等传统优势制造产业项目。
9.数字经济产业方面。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依托“明珠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力麟产业园、中瀚云“大数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统筹全市数据中心空间布局,积极对接腾讯、阿里云、华为、百度、力麟等龙头数据中心企业,围绕数据中心、大数据服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数据设备制造等不同细分产业,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构建大数据产业链和创新体系,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并带动和辐射关联产业。重点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咨询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创意等产业项目。
10.文旅休闲产业方面。依托红海湾遮浪半岛旅游区、马宫金町湾旅游区、红海湾施公寮片区、陆丰金厢滩滨海旅游区、陆丰碣石浅澳、海丰大湖湿地公园等地区,放眼全世界、全国前二十名大型文旅企业,发挥“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品牌效应,引进一批滨海旅游支撑产业及关联产业,逐步形成滨海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打造国际著名亚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等品牌,引进健康养老、休闲运动、乡村旅游、文宿民宿等文旅康养关联产业,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养生游、乡村度假游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重点引进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滨海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业等产业项目。
11.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方面。依托广东自贸区汕尾联动发展区、汕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马宫国家级中心渔港等平台,用好用足港口行业、物流行业等产业图谱,筛选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大、科技含量高的头部企业,围绕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电商物流、国际物流、港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尤其是在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服务区、口岸作业区布局方面,积极做好承接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推动建设加工贸易基地,引进一批“独角兽”“隐形冠军”。重点引进商贸流通业、仓储物流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以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产业项目。
12.现代金融产业方面。依托品清湖新区(中央商务区),以《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实施“粤东西北金融倍增工程”和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化对接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证券公司、深圳资本市场学院等平台机构,通过实施“金融+”系列工程,组织举办相关金融论坛、金融研讨会、基金峰会等多种活动,支持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在汕尾中央商务区设立分支机构以及设立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基地,鼓励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在金融产业基地申请设立特色专业型保险公司、金融租赁、信托及基金等金融机构和主体,支持优质大型企业集团在金融产业基地设立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积极培育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新金融业态,加快构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贸易金融、国企金融、海洋金融”八大特色金融,形成功能互补的地方金融体系,推动汕尾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引进新的商业银行、金融租赁、证券、基金管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以及引进税源经济、产业基金等新型业态产业项目。
13.康养与医药产业方面。依托汕尾品清湖新区、红海湾港口经济区、陆河生态资源等,借助粤、辽、吉、黑、赣、桂、湘、渝、川、黔、陕等11省市开展旅居养老合作机遇,发挥汕尾气候、环境、资源优势,引进“双区”及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知名康养机构和专业养生团队,开发滨海康养、避寒疗养、森林负氧等特色康养项目,打造温泉度假、疗养康复、中医药保健养生调理、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健康产品研发在内的高端健康服务集聚区和康养示范基地。同时,依托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丰生态科技城)等平台,发挥汕尾丰富海洋资源,瞄准国内外领先生物医药龙头企业、CRO、CMO、CDMO等专业机构,聚焦深圳南山高新区、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主动承接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外溢,支持企业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重点引进康养农业、康复理疗、护理服务等健康服务产业项目;看护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养老金融服务等养老服务产业项目;养生旅游、健康咨询等养生服务产业项目;中药研发、原材料供应、医药生产、器械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化学药原料、医药电商、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产业项目。
14.房地产和建筑业方面。深入对接国内房地产前二十名头部企业,通过加大融资信贷支持、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放宽购房落户条件等利好政策,积极探索“+房地产”模式,结合产业赋能、金融赋能和资源赋能推动传统粗放型房地产向城市综合体、产业综合体混合型房地产发展,谋划一批成熟的房地产项目开展招商引资,促进房地产稳步发展。同时,积极扶持本地建筑企业资质晋升资质,巩固提升本市建筑企业市场占有率,引导本地建筑施工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引进房地产企业以及综合体、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等商业地产等项目,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等项目。